信号完整性日志
www.lambexpress.com/articles/1704-how-do-traces-fuse-melt
拇指

痕迹如何融合(融化)?

2020年5月5日

当我们对迹线施加电流时,迹线会发热。有可能在导线上施加足够的电流,使其温度升高到铜的熔点。我们称这个电流为融合电流。从我的回忆前一篇文章加热是一个点的概念。这意味着,当痕迹融化时,它将在痕迹上最弱的(可能是最薄的)点融化。

如果我们想计算一条轨迹的熔断电流,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(缺少计算机模拟)。威廉·亨利·普里斯爵士(咨询工程师,后来成为英国邮政总局的总工程师)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个方程,这个方程现在被称为普里斯方程:

[式1]I = 12277 * A3/4

地点:
I =熔合电流,单位安培
A =截面积,单位为英寸

后来,i.m. Onderdonk提出了一个更复杂的方程,引入了一个时间变量:

E2使用

地点:
=电流单位为安培
一个=截面积,单位为圆密耳
年代=施加电流的时间,单位为秒
t =从环境温度或初始状态(假设为40摄氏度)上升的温度


普里斯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。他认为当研究中的金属丝开始发光时,他已经达到了熔合温度。昂德东克被认为是在20世纪20年代推导出了他(她)的方程。昂德东克方程的有效时间框架通常在10秒以内,因为这个方程假设没有冷却效应。有关这两个人的讨论以及可能的源文档的参考,请参见[2]。

考虑两种可能的情况:

A.对迹线施加大的突然电流(明显大于熔断电流)。我们预计电流会显著过载,增加温度,并迅速融化痕迹上的一个点。

B.对迹线施加比熔断电流大一点的电流。温度上升的速度会更慢,最终在最薄弱的地方融化。

图1和图2展示了这两种场景。你认为哪个数字适合哪个场景[3]?

F1
图1。由于外加电流而导致的微量熔化。
F2
图2。另一种由于外加电流而熔化的痕迹。


如果我们突然施加一个非常大的电流穿过迹线,迹线很快就会变热。微量继续加热,直到在某一点融化,这(当然)立即停止电流流动。在一个实验中,我们在15米宽、0.5盎司的导线上施加了6安培的突然电流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3所示。痕迹在2.75秒内熔化了。

F3
图3。15米宽,0.5盎司导线,携带6安培。


图中的横轴为时间。纵轴是导线上的电压。将电压转换为温度是有问题的。我们所知道的是导线上的初始电阻Rt0,迹线的初始温度,通过迹线的恒定电流,因此,迹线的初始电压。我们还知道(我们希望)铜的热电阻率系数α。给定这些参数,我们可以通过(首先)测量导线上的电压,根据欧姆定律估计温度下的导线电阻,从而推断出导线在任何时间点的温度,最后计算出:

E3

地点:
ΔT=环境温度变化(ref) (oC)
α=铜的热电阻率系数(1/oC)
Rt=导线在被测温度下的电阻(欧姆)
R=参考温度下的迹线电阻(欧姆)


这种方法的问题至少有三个方面:

1.事情发生得如此之快,以至于很难得到统一精确的测量,
2.估计的迹线温度是整个迹线的平均值。从[1]中的参考中我们知道,迹线不会均匀加热。
3.由于沿迹线存在热梯度,那么α本身将沿迹线变化

因此,图中显示的温度估计值是近似的(最佳猜测)估计值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融合的意义是平淡无奇的。如图1所示。融合时间发生在一个视频帧内,即1/30秒。电路板上没有可检测到的烟雾或损坏(除了在某一点上有融化的痕迹)。

如果我们将电流施加到近似等于熔合电流的迹线上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在我们的一个测试板上,我们有一个20毫米宽,1.5盎司厚的痕迹。我们给它施加8.3安培的电流。痕迹的温度迅速上升到213度左右oC然后稳定了两个多小时。第二天,我们对相同的轨迹施加了8.5安培的电流。图4说明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。

F4
图4。20毫米宽,1.5盎司,带8.5安培。


和以前一样,温度迅速上升到214华氏度左右oC.但后来它继续缓慢增长。大约30分钟后,温度上升到514度左右oC,此时温度开始迅速上升,直到微量元素融化。整个过程大约花了30分钟[4]。图2是来自这一说明的视频,大约在融合的时刻。这里有几个相关的板材料热参数[5]:Tg:玻璃化转变温度;Td:热分解温度;分层温度(s)和分层次数。

当板的温度达到这些阈值中的每一个时,冷却过程的有效性就会降低,板的加热速率就会增加。阈值点在图4中不容易确定,但是不难想象流程是如何工作的。

这个过程可能令人印象深刻。大约15分钟后,电介质燃烧的香气开始弥漫整个房间。大约20分钟时,板子开始冒烟。大约25分钟时,烟雾从轨道下的几个点冒出,在其中一些点,烟雾的喷射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。最后,随着痕迹的融化,沿着痕迹的一个点爆发出火焰。在这一点上,电路打开,电流停止流动。沿着过热发生的轨迹,电路板显然有相当大的损坏。

(题外话:熔化过程本身有几种形式。痕量可能很快蒸发,从而破坏电路。微量铜可能会融化,但融化的铜会留在原地,让电流继续流动一段不确定的时间。或者,铜线可能会融化,融化的铜漂浮着(可能是通过重力)破坏电路。)

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我们能否预测这个融合时间。在严重过载的情况下(图1和图3),答案是肯定的。昂德东克方程假设没有冷却过程。参考文献表明,该方程适用于大约10秒以下的情况。但有证据表明,Onderdonk担心的是悬浮在空中的(输电)电线。电路板上的痕迹会更快更有效地冷却。我们的研究表明,Onderdonk方程在电路板上的应用时间可达1.0到1.5秒。我们可以应用一些近似方法来延长这个时间,也许可以延长到4.0秒。

注:

1.道格拉斯G布鲁克斯和约翰内斯亚当PCB跟踪电流/温度关系及其依赖关系”,信号完整性杂志2019年10月8日
2.参见“PCB痕迹和通过电流和温度:完整的分析,2nd版,”2017年,道格拉斯·G·布鲁克斯博士和约翰内斯·亚当博士,可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。第9章提供了关于Preece和Onderdonk已知的广泛讨论,以及Onderdonk方程的推导。
3.这些数字转载自我们书中第11章的研究报告中的图11.2和图11.4,参考注2。
4.这个过程的时间是不可预测的。这取决于被测轨迹的独特特性。
5.见注2参考资料第16-17页。
6.参见注释2中的参考文献第10章。
Baidu
map